天翼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 130 估计比三发求贤令震撼!

130 估计比三发求贤令震撼!(1 / 1)

或许是也察觉到察举制度的弊端到了魏文帝曹丕时陈群又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可是九品中正制实际是察举制的改良其实就是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不过这制度依然是要有地方官员举荐人才根本存在的问題始终解决不了尤其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十分强大对中央官员考核人才施加影响到了后來更是干脆直接以门第出身來举荐官吏

这样到了察举制的后期统治阶层几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而相比差距制度科举制就明显要公平公正的多通过地方乡试、州省会试、中央殿试三级分试的方法将任官权力彻底收归中央这样就很好的杜绝了地方势力做大了

这还是其中的一个优点此后科举制推行不久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公平的选举制度对整个民族起到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这就是文远看重科举制的原因当然如果物质上的条件达不到文远想的再好科举制也不会提前四百年出现在汉末三国这个读书对于绝多数人來都还是一件奢侈的事的时代

历史上科举制的出现之所以沒能在汉末魏晋时代出现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

这个时代承载知识的主体还是竹简木片纸张虽然已经发明出來但是质量与文远前世的纸张还差得很远文化上的传递只能靠用手在竹片、木片之上一笔一笔的刻录竹片木片沉重一片简牍只能写上十几二十个字一本书下來往往就要百十卷书简数百斤重阅读和携带尚且不便更何况因为藏书的珍贵藏书之人将这些书卷当做命根子一样轻易不肯借与旁人

文化传播的条件落后读书的代价高昂……这些原因自然无法让更多针对民间的选拔制度实行下去可以说在当时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壤中是无法结出科举这样需要很多养分的果实的

但是自从文远來了就不一样了初平三年文远刚刚在河北扎下根基的第三年他就已经将优质的纸张和线装书搞了出來

除了廉价便携的纸张书卷负责传授知识的学馆也不可或缺早在兴平元年文远就在冀州一百零几个县里兴建了上百座学馆第一批就招收了有心向学的寒门学子三千多人此后随着文远地盘的扩大学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如今七年时间下來文远治下八州前后修建或在建的学馆已经达到六百余座招录的弟子已经达到三万余人

创造出这两项有利的条件文远才有能力让科举制度提前四百年出现在这个时代

“七年了学子们也该拉出來检验检验……”看着郑老爷子激动的样子文远心里也是一阵莫名的激动此外还带着一丝莫名的……戏谑

科举制说來可算考试的祖宗了流传下來已经到后世已经一千四百多年知道文远生活的前世已经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仍保留着科举制度的残余

文远就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极度讨厌考试每逢考试就各种手忙脚乱如今翻身农奴做主人让别人考试这种超有成就感的过程岂是一个爽字所能形容的

而那些经过了七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信也不会厌倦相信这三万多学子中的许多人等的就是这一展才学的一天

郑公有些担心道:“是啊……只是晋公第一年就三轮连考只怕是仓促了些”

文远沉吟一番眯眼一笑道:“郑老爷子今年虽说是科考的第一年却只是对学馆里的学子稍稍仓促了些不过不必担心天下之大又怎么会沒有早已学成却无处报效的人才”

郑玄年老成精闻言思索一阵顿时了然不禁真心佩服文远打的如意算盘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不论出身门第、绝对公平、只要你能有才能就尽情展示的平台可以想象它的诱惑力多么令人难以拒绝如果文远这边开科取士的消息一传出估计比起历史上曹操的三发求贤令效果來得还要震撼到那个时候相信全天下有真才实学却报效无门的人才都会蜂拥到文远在这边郑玄甚至猜测这或许才是文远的真正目的所在

“好吧……”被郑玄这样看着文远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诚然文远确实有依靠科举打广告招揽人才的打算所以推行科举制度的计划才会提前了一些反正既然能两者兼顾文远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饭还是要一步一步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文远也不敢步子迈大了扯着蛋……

按照文远的打算科举制度从创立到成熟至少要一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现在的实际情况文远计划每一年七月在本郡举行一次乡试从乡试抽选出的前三甲参加九月州府三年一次的会试而在冬十一月各州选出的会试前三甲在瘿陶崇文苑汇集参加五年一度的最高等级殿试

这样以后三级考试分开第二年郑玄的任务就不会像今年这么繁重了

为了鼓励民间百姓向学对于每年乡试取得前三甲成绩的生员郡府将会授予秀才的功名拥有秀才功名的人可以免除租赋并且见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可以不拜郡县的吏员若有缺额可以优先从这些人中补缺

而会试考中各科前三甲的学生就更了不得了换在前世这些可是各省的状元州府会授予这些州府的顶尖人才举人的称号免租免赋的殊遇之外若是生活拮据还能每月到官府定额领取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不菲津贴以及见到千石以下的官员不拜

而且举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进入下一级殿试的资格进入殿试就意味着可以一只脚已经踏入政界即便是殿试考不出太好的名次这些人也会量才委派到各个地方担任县长、县尉、县城之类的底层官员

这也是沒有办法的事虽然文远已经很努力的普及文化可是天下间的读书人比例还是太少了些跟宋明时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秀才、童生相比基数还差的太远即便是这些秀才、举人估计也是各州郡的顶尖人才

而能够经过殿试考验能够得到各科前三甲的放在整个天下都是各门学问里的顶尖人才这些脱颖而出的人受到的将绝对是国宝级的待遇这些人先留在中央担任郎官如若地方或者朝廷上有缺就会下放下去做个县长县令或者郡府郡丞或者负责治安的都尉官从基层主官或者太守的副手坐起经过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一步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研习经学之人步入官场的方面作为前世之人文远当然知道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更清楚后世八股取士只重经学的危害除了经学、文远还另开工农商兵四科以此來促进科学技术、经济商业以及军事实力的良性发展

历史的发展证明经学是华夏民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凝聚力工农业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技术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商业的作用更是无须赘述强大的军事保障同样不可或缺这几门学科文远不禁要经过正规的科举考核文远还打算从今往后投入更大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见中华民族这个有些封闭自守的耕读性格一点一点的转变过來……

当然这些还只是文远粗略的想法还需要和郑玄等人好好商讨一番细节

站在如今的位置上文远很清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究竟有多艰难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都已经如此难以改变更何况是一个民族呢可是即便如此文远也义无反顾的选择向前

“看我张文远用我一个人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吧……”每当畅想未來的时候文远心中总能听到一个狂野的声音这样狂傲的呐喊每当这个时候文远就会十分满足即便有时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因为这份信念也会很快恢复激情和神采

因为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拥有文远今时今日的地位的即便是拥有如此高位也未必有文远这样的眼光见识这是穿越者的专利所以文远也格外珍惜这样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和郑玄商讨着关于科举制度的一些细节一两个时辰下來二人仍浑然不觉直到华佗出现从后堂走出來文远还顺着话題起身迎向华佗道:“华院长正聊着你医学院的事呢今年开科也算上医学院一份看能不能给你的医学院延揽一些专业技术人才……”

“晋公科考的先放在一边此地不便还请借一步说话二夫人病情的事……有些麻烦……”

最新小说: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温柔坠落 大唐无双皇子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 解构诡异全文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绝对征服系统 超能暴乱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